哈尔滨土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哈尔滨土气新式导师制留学 打造您的专属留学方案

这是描述信息

来自土气学子的海外留学生活分享

全球视野  直面未来 在路上发现新的自己

留言应用名称:
名校申请
描述:
验证码

学员感言|哈工大14级应用物理C学长北美区硕士申请总结

  • 分类:成功案例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25 17:1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从物理到ECE我是如何斩获美国硕士录取的

学员感言|哈工大14级应用物理C学长北美区硕士申请总结

【概要描述】从物理到ECE我是如何斩获美国硕士录取的

  • 分类:成功案例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25 17:11
  • 访问量:
详情

 

哈工大14级优秀学生C学
 
 
本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科专业:应用物理专业
 
 
GPA: 82    TOEFL: 92   GRE: verbal低于150

 

斩获OFFER

 

 

01
北美地 具体offer展示详见链接
【案例】哈工大14级应用物理C同学斩获美国EECS硕士录取!

 

 
 
 

 

 

1
写在前面

 

 
 
我是哈工大本科生,通过跨专业申请,拿到了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C(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纽约大学等五所学校的Master(硕士)录取。以下短文主要侧重于海外暑期实习,以及跨专业申请的经历及感受。
 

 

 

2
现在·收获篇

 

 
 
我的申请已经过去很久了,今天我还是照常来到位于华盛顿广场一侧,NYU(纽约大学)的Bobst主图书馆自习。跟街道上常年不休的商家、车流以及行人裹挟的喧闹比起来,这个坐落于曼哈顿格林尼治村中心区域的图书馆,现在却格外空旷安静。相较于平时甚至考试周期间的火爆场面,我显然更喜欢此时的氛围…

 

 

 

3
过去·迷茫篇

 

 

 
 
而同样是去年元旦过后的此时,我还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火急火燎地把最后一批学校的申请资料赶在截止时间之前提交,对于一年之后会在哪里、做着什么,毫无想法。

 

而在两年前的寒假,我还根本没有托福、GRE成绩,在磕磕绊绊地备考托福的同时,出国的计划更像是一个空中楼阁,总是难免因为和现实情形落差太大,不知如何用台阶衔接而忧虑无主。回想起这些,仿佛就像是昨天的自己,个中感受清晰而深刻。

 

 

4
实力·储备篇

 

硬实力(GPA和英语考试准备)
 

因为没有多少出国经验知识,也没有更早制定出长期可执行的出国计划,我在大三寒假才开始真正地落地准备出国相关的事情。一方面,在大三下学期的托福一战考了不到90的分数,虽然拿不出手,但好歹心里有些底气,也对后面的备考提供了一些指导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学长和同学的经验帮助下,我开始了解并着手准备暑期科研实习的计划。在我看来,暑期实习目的主要在于提升自己的背景经历。

 

因此,在寒假期间,我便开始主动在国外大学网站上查找,并整理了相关专业各教授的信息。此外,还简要准备了cv和一些套磁信。

 

软实力(暑研等背景提升)
 

大三下开学前后,我开始广撒网式地对有意向的教授进行邮件套磁,内容大致涉及自己的暑期实习计划,自己的科研背景以及对教授所从事研究的了解等几方面。前后大概投了十来封邮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一半的教授都发来了回信,尽管多数是由于组内暂不考虑招收实习生等理由的拒信,但信中仍礼貌地给出了肯定和鼓励,这对当时初次尝试同教授交流的我来说,算得上小小的鼓舞。

 

最终,我收到了两封表示接受的回信,分别来自UT-Austin和U of Rochester,都是光学方向的教授。经过选择和后期和教授的多次联系后,我确定了在UT两个月的暑期实习计划。

 

 

 

5
申请·成长篇

 

一.
萌生跨专业申请念头
 

总的来说,暑期实习经历带给我的收获是远高于预期的。首先是能够亲身体验在国外课题组的科研环境,对该方向的日常工作都有一点认知;其次是自己一些相关实验技能的提升。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它在给出物理PhD这条道路的具体参考的同时,还提供了各种机会,使我能够认真审视并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实习期间,我的导师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除了日常在实验方面的指导之外,她还询问并给机会让我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因此,我得以快速上手LabVIEW这个图形化编程语言,由简入繁地逐步设计光学实验系统的控制程序。在不断地调试工作以及功能的实现中,我更加强化了对自己兴趣的判断:我发现相比涉及物理学术上的工作,自己对实际应用中解决具体的问题更感兴趣,尤其是在编程和硬件操控的工作方面。加之导师和博士生学长对该方面工作的肯定,更使我得到可贵的正向反馈。那时,我大致有了跨专业申请ECE方向研究生的想法。

 

 

二.
坚持跨专业申请决心
 
想起在更早时候工大的一次讲座上,物理系的“长江学者”曹文武教授作为嘉宾对我转专业相关的问题也做出过回答,大致是:不要因为暂时在物理上所取得的平庸成绩而气馁,也不要在其他行业上因为自己背景不如人而畏惧。因为如今各行业的紧密联系,只要凭借物理专业打下的数理基础,和自己保持长期钻研学习的劲头,没有什么领域的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在现在看来,很庆幸当时自己能得到这么多鼓励和认同,也庆幸自己有足够的动力跳出一个打了几年基础的既定路线,重新跟随自己的兴趣来做出决定和规划。

 

 

 

三.
准备跨专业申请事宜
 
到大四上学期,我返校并开始了申请相关的工作。因为长期以来,英语一直是我的软肋,在九月到十一月期间,我抓住最后机会攻克托福和GRE难关,期望能刷出一个理想的分数。而最后我的分数也只是够用级别,并未达到理想,也难免为此感到遗憾。在申请方面,我根据分数线和专业的要求选出了一些学校,包括UCSD、USC、Purdue、Columbia在内的不同档次的十余所院校,并将文书补全,最后赶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所有得申请材料。在这里还得感谢工大崔学长以及他们团队在选校资料整理,文书修改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6
回忆·总结篇

 

 
 

回顾过去两年的时间,我的申请历程并不十分顺利,从大三申请暑研时在本系没有先例,摸着石头过河,到申请前夕在跨专业问题上“急转弯”式的决定,再到备受打击的英语考试。然而就像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这些曲折经历又何尝不是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呢?

 

经历申请后我逐渐认识到,自信的心态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要,尽管这听起来十分俗套。首先,无论是申请哪个专业,PhD或Master,都应当尽早做出规划,充实自己的相关背景,毕竟实力才是自信心最牢靠的基础(关于这部分相信各路大牛已经给出充足的更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了)。然而尽管如此,很多事情还是会无可避免地仓促发生,它们往往是在你躲无可躲的时候硬着头皮解决的。十拿九稳地在自己的舒适圈内应对所有事情可能根本不是生活的常态。所以不妨多拿出些勇气和自信,坦然接受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就会有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提升。

 

此外,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很多同学可能对自己并没有积极客观的认识,会盯住自己某一方面的劣势而灰心丧气,进而畏手畏脚,贻误时机。但实际上申请对个人的评价应当是宏观的,其中包含诸多维度,且总会或多或少地涵盖一些长处。所以对一系列以自我展示(或自我推销)为“最高纲领”的申请工作来说最首要的就是让自己充满信心,想方设法审视并发掘长处,最大地利用好自己有限的资源从而赢得对方的青睐。

 

在申请时我曾有一段低谷时期,由于本科时自己在背景上面的诸方面并不太尽自己所愿,同时也面对着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会产生自我怀疑等消极心态。当时看到一篇短文至今仍共鸣强烈,其中讲到“人生充满了不确定,你们实在不用想太多,因为你们心中的疑惑是不会有答案的”、“人生充满了不确定,你只能努力”。也希望与正面临申请挑战,或是有相同困惑的朋友共勉吧。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热门分享 Hot!

这是描述信息

公司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贵新街170号
爱立方孵化器1107室
威海市环翠区文化西路48号206

Opening hrs
9am to 6pm

公众微信

这是描述信息

在线咨询

这是描述信息